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聚焦农业
- 菏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发表日期:2020-06-19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7407次
6月18日下午,在菏泽市图书馆召开菏泽市乡村振兴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房忠宪、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李建刚、单县县委书记穆杰、曹县王集党委书记马涛等参加此次发布会。
会议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房忠宪介绍,省委提出“山东区域发展最大的短板在菏泽,菏泽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乡村”,为加快补齐乡村这个“短板中的短板”,菏泽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2019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1%,粮食总产达到156.3亿斤,肉蛋奶总产173万吨,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20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综合园区20个,确定每年重点打造10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建立专门农村人才职称晋升通道,成立“返乡创业承办银行”,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232家返乡创业服务站,22.7万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领创办实体8.55万个,人才返乡创业态势加快形成。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设村级文明实践站32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7大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完成改厕18.5万户,实施危房改造9119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249.8公里,完成污水治理村庄1136个。截至去年底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2个、市级美丽乡村199个。
巩固乡村基层组织。全力推进“头雁工程”创建,评选县级“头雁书记”484名,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9489名,摸排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99个,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雪亮工程”建设达到100%。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菏泽始终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
菏泽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李建刚介绍,村庄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会议上介绍,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菏泽始终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尊重民意、维护权益。把95%以上群众同意作为项目立项的必要条件,拆不拆、往哪搬、怎么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主体地位。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在村内公示,附具村民委员会表决意见。二是坚持科学规划、稳妥推进。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提供“两层独院”“3+1联排式低层住宅”“6+1单元式多层住宅”等多种住宅模式供群众选择,对于贫困等低收入群体,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周转房。三是坚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始终以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为目标,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郓城县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就是村庄搬迁整理后形成的规模良田。实践证明,“增减挂钩”作为一项有效的政策工具,在助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助力扶贫迁建乃至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菏泽将按照国家、省安排部署,认真借鉴先进省市典型经验,结合本市实际,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久久为功、稳步推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同时,认真总结评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效果,整合各部门、各领域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从市级层面研究出台规范性意见,顺应群众期盼,及时纠正偏差和问题,切实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和综合效益。今后,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均配套周转房;已建农村新型社区,根据需要,通过新建、改建周转房等方式,确保低收入群众不增加负担也能享受基本住房保障,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群众的事情群众办
单县率先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经过近15年的探索,累计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10个,涉及108个行政村、18.8万人,占全县总行政村的21.9%、全县总人口的14.5%。目前,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69个,涉及70个行政村、7.4万人。
单县部分村庄存在空闲宅基地的现象,村庄建设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成本高,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实施增减挂钩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路径。单县的探索,为鲁西南做好这一工作提供了借鉴。
“我们最好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召开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就是为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创造了很多经验。一切工作方法经验都是从群主中来、到群众中去。”单县县委书记穆杰说,比如浮岗镇的“3+1”建房模式,共4层楼房,上面三层一梯两户,最下面一层对应六个独立房间,一家一间,即可以当车库,又可以当老年房,配备水电、厨房、卫生间等设施,这种模式既方便老人,又节省土地,创造了建设楼房的新经验。
尊重群众意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项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每家每户、每一个人,只有95%以上群众同意的村,才进行改造。对新房怎么建,按照规划和预算,由群众进行自主选择,可以选择两层带院的房子,也可以选择多层楼房,可以选择统一建设,也可以选择按规划自建,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住得安全、住得满意。对不同意搬迁的群众绝不强迫,确保原房屋路通、水通、电通。对鳏寡孤独、生活贫困的老人,统一建设了周转房,真正把好事办好。
“通过十几年的试点,我们切身感受到抓住增减挂钩工作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就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等一系列问题,真正让老百姓摆脱贫困,住上新房子,挣上更多票子,过上好日子。”穆杰说。
王集镇新型社区:入住后满意率在98%以上
2019年底,曹县王集镇被列为“两新融合”试点乡镇,该镇抢抓这一机遇,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聘请专业设计公司,编制了中心社区建设规划,吸纳镇驻地周边的9个行政村3400户1.2万人向镇驻地聚集。
在社区具体实施中,镇委、镇政府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征求群众建议,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多次座谈沟通,最后确定规划设计,为11层小高层、“6+1”多层电梯洋房和二层带院三种模式供群众选择,曹县其他乡镇还有三层四层设计,都是根据群众意愿选择。该镇社区配套建设文化广场、综合服务中心、民俗博物馆、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群众的支持率。目前社区一期已部分入住,群众支持率在90%以上,入住后满意率在98%以上。二期启动的王庄村、前王庄村、王大庙村共848户2644人,涉及村拆迁工作已完成90%,建设主体已完成封顶。
毛纺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曹县在该镇建设了毛纺皮具产业园,产业园已入驻项目14个,其中6家已投产运营。该镇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两项指标也由2016年的3840万、2138万元分别提升至2019年的1.04亿元、6038万元,年均增长近40%,3年时间增长了近2倍。
毛纺产业是劳动力密集性产业,园区企业全部建成后用工将达到3万人,吸引周边10余个村庄劳动力到园区打工,使种地由主业变为副业。镇党委政府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制定土地流转方案和园区优惠务工政策,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镇规划的中心社区和毛纺皮草产业集聚区紧紧相连,产业园务工需求量大,便于就业,入住社区年纪较大人员可从事拣毛,每天收入50—60元,增加收入。
部分农户因务工,将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低价租赁别人耕种。为让群众打工、种地收入双提高,镇党委政府引进了恒昌种养加现代农业项目,流转土地近5000亩,其他种粮大户共流转土地近2万亩。流转土地后的群众既能到企业打工,又能到流转的土地继续务农,实现了“双赢”。
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复垦土地面积增多,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李庄社区,旧村复垦后每年土地流转收益均在40万元以上;郭井社区,复垦土地120亩已签约流转,每年每亩按800元计算,收入近10万元。这些收益用于群众水电费和社区物业管护等,群众从中得到收益。来源: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