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聚焦农业
- 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发表日期:2020-04-02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8793次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与乡村人口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数字云南”建设。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4G网络和光纤网络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到2025年,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到2035年,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工作,支持农村地区20户以上人口聚居区宽带网络发展。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步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依法打击破坏电信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重要设施、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黑广播”设备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科学稳妥推进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推进“一部手机”系列平台向农村延伸。围绕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加快完善有品质保障、“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融合的“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服务平台。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建设,推广“云农12316”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县、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广播器材配置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三)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三、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一)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加快全省农田、水利、气象、人居环境等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运用,推进农业资源数字化进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闲置建设用地资源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运用,为产业发展和对接市场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实时采集农业资源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市场信息等数据,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整合涉农数据资源,统一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
(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运用全省人口信息、农业补贴等基础数据,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一张卡”。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形成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市场价格等基础数据“一张表”。推广贯通全产业链的订单农业、农产品期货、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等交易形式,建立农产品智能供应链。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加快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网红”农产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推动行政村直接通邮和末端投递服务。
(四)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和科技信息服务水平。研制推广农业智能装备。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推动信息化与农机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管理融合运用。加快设施农业、大田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智慧应用新模式。优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创建智能农业“双创”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农业技术在线交易市场,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组织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四、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一)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一码扫描、全程可溯。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加强农情、植保、耕肥、节水、农机作业等相关数据实时监测与分析。整合要素资源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助推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建立全省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据,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生物资源、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等长期定点、定位监测制度。强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倡导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加大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整治力度。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保护,实现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监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
五、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一)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推进云南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大力宣传优秀农耕文化。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引导。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和国家宗教政策宣传普及工作,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及其有组织的渗透活动。加强网络巡查监督,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预防农村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让违法和不良信息远离农村少年儿童。
六、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大力实施智慧党建。完善“云岭先锋”党建信息化系列平台,拓展网上党支部功能,推广网络党课教育。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推动基层党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党务、政务、服务有机融合的网络阵地。
(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在线组织帮扶,培养村民公共精神。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平安建设”、“互联网+调解”、“互联网+基层自治”、“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推进云南政务服务网与“云岭先锋”平台对接,升级完善“一部手机办事通”,将政务服务办理下沉到乡、村级,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
七、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一)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推进“互联网+教育”和智慧教育,开展“一校带多校”同步互动课堂试点建设,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
(二)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建设,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保障扶贫“一站式”结算、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接续、“一部手机办事通”受理社会救助网络申请等服务体系。推进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人员信息共享,实现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待遇即时结算。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社银一体化”系统建设。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
八、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提速降费、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三)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一部手机云企贷”建设,有效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
(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云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完善扶贫信息数据库,实现全省扶贫数据共建共享。强化对产业和就业扶持,充分运用扶贫信息数据跟踪及分析评估扶贫成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二)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深入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行”活动,推动更多网络扶贫政策和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特色产品、农村特色旅游等。持续开展网络扶志和扶智,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技能,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十、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一)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强化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坚持分类推进,引导集聚提升类村庄培育数字化新业态、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数字经济、特色保护类村庄建设互联网特色乡村、搬迁撤并类村庄完善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
(二)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建设党政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推进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统筹整合乡村已有信息服务站点资源,推广一站多用,避免重复建设。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委农办、省委网信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运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成果,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组织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任务,统筹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数字乡村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信息化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落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三)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网络知识普及。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主体作用,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网上舆情引导,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