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聚焦农业
- 今非昔比:江西“新万亩农业现象”观察发表日期:2018-05-15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2450次前些年,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中,不少地方“垒大户”,催生一种万亩农业现象。由于扩张过快、管理跟不上,特别是没解决好小农户与资本间的关系,这种粗放型万亩农业大多陷入困境。
然而,记者近期在江西采访发现,一种“新万亩农业现象”正在兴起。与过去相比,“新万亩农业现象”不仅经营主体素质更高、产业形态更新,而且更加注重与小农户结合,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高素质人才走入乡野 万亩农业展现新气象
今年春耕,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田间地头多了一张新面孔——英国利物浦大学消费者市场学研究生丁旦。一年前,这个“90后”海归还是上海高档楼宇里的白领;一年后,他成了管理2万亩农田的农民。
“我母亲一直经营农业,我本身对农业感兴趣,正好回来帮她。”丁旦说,不仅他回来了,他还让同是大学生的一个高中同学和表哥加盟,他们有个共同梦想: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和老一代农村土生土长、知识层次不高的万亩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在“新万亩农业现象”中,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博士农民”“企业家农民”“海归农民”走入乡野,成为“领头雁”。
“这是我们引进的荷兰无土栽培技术,亩产是过去两三倍,产品达到A级绿色标准。”在江西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戴着黑框眼镜、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江西苏利生态农业公司技术总监王希华说,目前公司共有8名他这样的技术人员。
与老一代经营主体相比,这些新“领头雁”在知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在江西省樟树市一个蔬菜产业示范园,从山东寿光过来投资的鲁寿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凤堂说,他们公司有上万亩基地,并设了院士工作站,还聘请了两位德国和以色列的顶尖育种专家。更新奇的是,他还在美国和荷兰收购了两个育种和设施蔬菜基地。
供给侧改革催生新业态 质量替代规模出效益
伴随高素质“领头雁”而来的,是万亩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
走进江西省高安市占地2万亩的巴夫洛田园综合体,仿佛来到一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这里涵盖了循环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年产值将达200亿元。”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负责人肖文是武汉大学的工程学博士,两年前,他辞掉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投资30亿元打造了这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过去一味追求规模效益不同,新万亩农业更加注重供给质量,追求的是高附加值的质量效益。
从职校毕业后,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80后”雷应国成了一个种植1.8万亩优质稻的新万亩农业经营主体。
在他的生态富硒米外包装上,记者看到一个二维码和气象品质认证标志。用手机轻轻扫一扫,大米产地的气候状况、环境条件、气候品质等信息一目了然。
雷应国说,他的富硒米卖到18.8元一斤,且供不应求。今年他还将推广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适用的功能性大米,最高卖50元一斤。
丁旦也说,今后,他们基地也将朝着农耕文化教育、亲子产业园、众筹基地等方向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实现精耕细作
与以往不同,新万亩农业还新在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上。
在江西安义县,提起凌继河,鲜有人不知。种了2万多亩田的他摸索出一套特有的管理方法:将流转的农田切块交给其他种粮能手管理,确定一个基本产量,平时按月给工资,年底则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发年终奖。
返乡种田以来,凌继河给农民颁发的年终奖从56万元增加到337万元。他说:“规模过万亩后,管理往往比较粗放,而通过这种模式,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又做到了精耕细作。”
记者发现,在“新万亩农业现象”中,许多经营主体不是单纯雇人管理,而是通过分片、入股、订单、返租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资本上的股东、生产上的二级或三级管理者。
在江西兴国县杰村乡万亩油茶基地,当地扶贫干部何香平说,这个基地由龙头企业牵头,全乡452户贫困户每户以2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前5年按15%保底分红,第6年挂果后按收益分红。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解决了万亩农业管理难题,也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今年春耕,江西金田粮油集团和农民签订了4万亩优质稻订单。金田粮油集团负责人冯小庆说:“发展优质稻是大势所趋,但农民种优质稻经常不知道如何选种,而对我们来说,打造品牌又需要稳定粮源。通过订单,我们和农民找到了利益衔接点,实现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