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托普新闻
- 走进河北的智能农业发表日期:2013-11-21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4759次
河北是个农业大省,自 1998 年承担国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以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智能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快速、简便、高效的农技推广运行模式,智能农业更实现农技推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截止目前,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开发了网上运行及单机版的农业专家系统
依托于农业有关各学科取得的成果和专家在长期科研、生产上积累的实践经验、系统知识,利用 863 专家组推荐的平台,按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及特色农业对新技术的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分析收集整理小麦、玉米、蔬菜、棉花、水稻、大豆等栽培模式和播种、品种选择、施肥、植保、灌水等技术知识规则,从中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类型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栽培条件及栽培要求的智能推理知识规则,进而开发出 20 多个网上运行及部分单机版的农业专家系统。
按照区域布局,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产区的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市,研制开发了适合不同类型区的小麦栽培管理专家系统、优质高产高效玉米专家系统;在蔬菜主产区的青县、定州、昌黎、正定、望都、丰南等县市,研制开发了包括河北省黄瓜、番茄、甜椒等主栽蔬菜的栽培技术专家系统;在棉花主产区的黑龙港流域(沧州、衡水、邢台),研制开发了抗虫棉栽培专家系统;在沧州、衡水等大豆产区,研制开发了大豆高产优质栽培专家系统;在冀东水稻主产区的唐山、秦皇岛,研制开发了水稻软盘育秧栽培专家系统、稻田养蟹专家系统;特别是按照结构调整及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发完成无公害黄瓜栽培管理、无公害番茄栽培管理、辣椒栽培管理、优质专用小麦栽培管理和养牛管理等 5 种专家系统,累计数据库数量为 241.8 万,知识规则数为 3 145 个,模型数为 104 个,视频文件为 23个,图片 454 个,超文本文件 162 个,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实用性强,增效显著,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2 开通运行了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
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是国家 863 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是我省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省的农业技术综合性服务网站。自 1999 年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开发开通以来,为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推广中快速、便捷、高效的作用,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历经两次改版升级,形成了目前与全省 11 个地级市及 100 多个县(市)联网、具有远程维护和移动办公功能、拥有近 100 名分布于全省各地的网站信息员的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实现了全省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及全省农技推广系统的远程移动办公,为全省提供以无公害黄瓜、无公害番茄、优质专用小麦栽培管理和养牛管理等 20 多种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服务为主的多方位智能化服务,促进了全省农技推广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通过实现在 Internet/Intranet条件下的农业专家系统在线决策诊断、移动办公和远程维护功能,成为全省农业技术智能决策中心,新物资、新材料、新品种的信息发布中心及新技术、新成果的服务中心。
3 研制开发了农业信息数据采集交换系统
本着长远发展理念,为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向深入,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完善农业数据采集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农业数据采集交换系统应用软件,并于 2003 年 11 月初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其主要用途为:①作为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各区域的农业基础数据采集工作;②通过现有的通讯技术,实现全省农业数据的跨区域共享、交换与集成应用;③通过定义映射关系,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它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分发层。该系统目前已在我省昌黎、三河、望都、丰南、沧县、邯郸县、无极、晋县、正定、平泉、易县、景县、故城、青县、任丘、南宫等 16 个重点示范县安装使用。农业数据采集规范的开发应用,为实现我省农业数据科学采集及数据交换、共享、传输与集成的自动化、电子化、现代化,最大限度的利用我省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农业专家系统的全面深化开发和应用,实现我省农业管理决策及智能农业信息技术示范推广的快速、简便、科学、高效运行打下了基础,并使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智能网络中心成为全省农技推广的信息资源中心。
4 开发使用农业智能语音电话系统,弥补计算机网络方式的不足
为弥补计算机网络推广方式的不足,根据广大农民普及电话的实际情况,在望都、丰南、三河、沧县、藁城、无极、正定、晋县等 15 个示范县先后开发应用了农业智能语音电话系统,同“农技 110”结合,做到专家坐席和自动应答相结合,一次咨询多次自动放音,节约专家时间,弥补专家信息量和记忆力的不足,让农民通过电话咨询农业技术、农产品及农业物资行情,发布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销售、农资求购等信息,实现“全天候”服务,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普及率。
5 建立长期定点观测试验站
选择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特色的区域,在全省建立了 16 个定点观测网络基站。落实中心示范方 20个,中心示范方面积 25 万亩,开展定位系统观测,按照农业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规范要求,采集作物布局、历年面积、产量统计、高产典型、县乡村地名,及土壤、气候、肥料、品种、栽培、病虫草防治、灌水等数据、知识,共采集数据(包括图片资料等)320 万个,并通过安装使用的农业信息数据采集交换系统上传到河北省农业智能网络中心的中心数据库,为网上运行的农业专家系统及全省农业科技推广提供最新数据支持,实现智能化技术决策的时效性。网络基站一方面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6 举办多层次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养发展智能农业信息应用队伍
先后举办11 期全省智能农业信息高技术研修班,为全省各地培训农业专家系统开发骨干 556 人次,培养了一批具有农业和微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开发人员,为河北大面积应用推广农业信息高技术提供了人才准备。另外,以县市为单位举办县、乡、村微机操作员培训班 400 多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 25000 人次。很多青年农民能利用网络做专家技术决策、发布农产品信息、搜索技术资料及新产品信息等,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业信息意识。
7 大力开展智能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集网上农业专家系统咨询服务、农业智能语音查询服务、网上综合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农技推广综合服务,1998~2003 年河北示范区累计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 8 512.7 多万亩,增加产量 14.2亿公斤,节约成本 11.1 亿元,总增收节支 21.7 亿元。其中在昌黎、丰南、望都、邯郸县、沧县、三河等 6 县(市)中心示范区,累计建立作物类示范总面积 557.6 多万亩,增加产量 3.2 亿公斤,节约成本 3.2 亿元,总增收节支 6.6 亿元;联网示范县(任丘、晋州、易县、青县、南宫、景县、无极、正定、故城)累计推广 1998.0 万亩,增加产量 4.5 亿公斤,节约成本 2.8 亿元,总增收节支 5.8 亿元;辐射推广区(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衡水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累计推广 5 957.1 万亩,增加产量 6.5 亿公斤,节约成本 5.1 亿元,总增收节支 9.3 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