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现代农业区别传统农业的四个显著特征发表日期:2013-11-19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9567次
现代农业区别传统农业的四个显著特征
1 产业链越来越复杂, 长短交织
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产业链大大延长, 形成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 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系统。其中先进的技术、仪器、物联网如现代农业监测系统等,都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是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 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 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 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尤其是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 环节越来越多。一种食品从农场到餐桌, 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 食品的供给体系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各国按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和重组国内农业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实现资源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流动, 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形成农业国际化产业链条, 整体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 地域特征明显, 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现代农业系统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集聚规模效益的驱动, 向特定农业资源的地理区域集中,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地域特征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形成有特色的作物带和动物饲养带, 使分散农户形成区域生产规模化,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依据当地农业资源、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 以产业化为基础, 以创新为动力, 以形成国内外竞争优势为目标, 以持续增收增效为目的, 形成某种特色和相当生产经营规模, 一业为主各业有机协调发展的农业地域, 也被称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日本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 特别强调与地域农业和农村发展相结合。它不仅在发展地区经济和提供就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且为农村提供了稳定的产品销路。生产者从事农产品加工, 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 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 在全国形成了“一村一品运动”, 现在有的已扩大到“一县一品”。闻名全国的有大分县种类繁多的酱菜、黄酱等特产, 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 秋田县的“田园火腿”, 山形县的“月山葡萄酒”, 长野县的“信州黄酱”等等, 不胜枚举。上述典型都在山区和半山区农村, 年销售额少则2 亿日元左右, 多则 6.5 亿日元以上。现代农业的区域布局特征要求优势农产品应具备一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潜力, 生产基地或加工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产品的流通渠道畅通, 有较大型的批发市场, 有较强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中介组织比较发达。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 又会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后移, 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 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农业劳动力份额的减少是一个普遍的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人均国民收入持续提高时, 劳动力便进一步从第一、第二产业流动到第三产业。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产生了专业化分工,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传统农业部门自身不断缩小, 产后的涉农加工、流通企业开始成为这个链条的主体, 大量的利润与产值也逐渐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在发达国家, 产后环节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 产后部门的发展规模最大, 其产值是产中环节的 4 倍多;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中, 大约有 80%的动物产品和 70%以上的植物产品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销售。
现代农业系统内的龙头企业对这个系统总产值的贡献占据着主导地位, 通过产后涉农企业的带动或者辐射, 成千上万的农户进入联合体, 从而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联接。产后涉农企业带动着现代农业系统, 使得整个产业链条外与市场接轨, 内与农户联结, 既满足了市场需要, 又给这个链条上的各环节带来了利润。
4 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 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
现代农业系统内的产业组织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 即整个产业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构成, 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数量大,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