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国内外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些介绍发表日期:2013-11-09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3389次
国内外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些介绍
目前,在发达国家,数字农业体现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全过程综合应用的特点。包括农业信息获取和及时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等。数字化不仅仅应用在电力、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在农业中更是可以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以托普物联网为代表的农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正是其中的具体表现。
精准农业技术得益于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当年用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作物产量提高3"%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近年来,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开始试验应用。
我国已经研究开发了具有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多形式接入,并具有WebGIS功能的智能化农业信息网络通用平台,研制了采用卫星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结合农业气候气象分析模型的农情预报和作物估产的服务系统和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研制出了精准农业地理信息管理、联合收割机产量数据处理、变量施肥处方图生成、农田信息采集等系列软件及相关配套设备。十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攻关,已奠定了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目前,国家科技部已将"数字农业"定为未来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农业模型作为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在"863"计划支持下,农业智能化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已研制出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多种作物的栽培技术专家系统,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在北京郊区建立了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在全国12个省进行应用示范。
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中也设立了"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已于2""3年11月中旬正式启动,按照计划, 3年后上海市将有万亩水稻、千亩蔬菜和百亩桃园推行"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并且正式决定从今年开始建设农业GIS应用系统。根据规划,基础数据将包括上海郊区基础电子地图、反映交通、水系、边界等的信息以及林业、畜牧、水产等的专业性地理数据。
山东省在数字农业的推进工作中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青州市农业开发办合作,根据青州市的气象、土壤、种质资源,由"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制定出决策方案,在青州市王母宫镇开辟出数字化高控管理的优质小麦示范田20亩,以相同条件下的农田作为对照,进行试验示范对比。示范田比对照田平均增产18178%,成本降低9195%,纯氮用量减少2913%。
作为国家"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的组成部分,黑龙江"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从2004年开始计划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友谊农场建立1万亩数字农业技术示范区,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方法进行生产, 3年内辐射推广面积将达到10万亩。在此之前,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担的农业部精准农业示范项目课题,从2002年开始在农垦总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250亩地块上进行了变量施肥和精量播种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准农业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生态环保等方面有良好效果。
目前,数字农业的思想已经为我国科技界和社会逐渐接受,被一致认为是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数字化农业必须以高科技装备和大型农业机械为依托,投入成本高,人们普遍对其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用性问题给予关注。根据美国资料,精准农业技术要在25"公顷以上的大型农场实施才会有效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示范课题组负责人王智敏说,我国的数字化农业的推广之路,关键在于实现国产化,降低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