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如何做好传统灌溉向现代化节水高效灌溉的转变?发表日期:2013-11-04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4155次
随着经济及人口的增长,水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索节水灌溉制度就成为许多专家研究灌溉的焦点。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次数、灌水定额(即每次的灌溉量)及灌溉间隔期等。
从总体上讲,灌溉制度可分为充分灌溉制度和非充分灌溉制度两大类。传统的灌溉理论是建立在充分灌溉的基础上,即当土壤水分达到或接近土壤含水率下限之前进行灌溉,使其达到土壤田间持水率,并在根系活动层内不产生深层渗漏,即停止灌水。
为此,每次灌水都要满足“及时足量”的传统灌溉要求。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按照充分灌溉的条件来设计灌溉制度,从而造成大量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作物的蒸腾水量。因此,要节约灌溉用水,必须突破传统的充分灌溉理论,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去挖掘节水潜力。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灌溉制度,首先要充分了解该作物在不同生长或发育阶段的需水量,然后与实际的气候情况、实际的环境条件以及土壤情况充分结合起来考虑,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适时适地的灌溉制度。
贾锐鱼等认为,节水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耗水规律和适宜水分指标,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土壤的调蓄能力,在保证作物正常生理需水的前提下,确保作物需水关键时期的水分供给,减少灌水次数,抑制田间水分的无效消耗,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田间水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耗水量的效益。程先军等认为,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一般以实测或计算的蒸发量、土壤和作物特性为依据制定。若按作物耗水速度确定灌水时间,应按小定额多次灌水的方式;当土壤水分下降到某个下限值时才考虑灌水,则需数天供水一次。
对灌溉制度的探索主要是从灌水定额和灌溉次数着手研究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对于林业上滴灌灌溉制度的探索研究还比较少,且很多的研究也仅停留于设计不同的灌水定额对某项或某几项生长或生理指标的影响。Hung JYT等研究了通过控制灌水深度把滴灌效率提高到最大,而灌水深度由滴头流速、土壤类型及根系深度来决定。1990~1992年在印度邦加罗尔,Srinivas K研究了滴灌下不同灌溉率对番木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都增加。Vijayakumar K R等在印度西海岸线的北Konkan地区,比较灌溉100% ETc的水量和灌溉50% ETc的水量发现,50% ETc的水量是夏季灌溉的需求量。在Santomera, Murcia,Torrecillas A对柠檬树进行了滴灌下调亏灌溉处理的研究,发现调亏灌溉与一般灌溉相比,叶水势、果实生产力及总产量并没有差别,但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Inglese P等研究了调亏灌溉对油橄榄的影响,发现调亏灌溉提高了产品质量。Rojas R等给出了西班牙南部橄榄树的蒸腾图谱,从而为滴灌集中时间及灌溉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人们对滴灌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虽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林上,在用材林上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的内容着重在滴灌对树木的生长、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一些生理指标等的影响上。总体来说,国内外对于优化灌溉制度探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不够系统。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对优化灌溉制度的探索将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建议对滴灌的研究应尽量深入到对优化灌溉制度的探索中,而对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应依据植物或树木的生长节律、生理特性与土壤的水分运动特征来确定灌溉的开始时间、灌溉频率及灌水定额,从而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 喷灌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