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温室大棚智能检测系统为山东绿色生态农业提供坚实基础发表日期:2013-10-08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3518次
山东锦绣壮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着良好的社会信息化应用基础。近年来,山东省通信业加强互利合作,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围绕政务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公众社区信息化、工业企业信息化、个人家庭信息化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打造和谐行业。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支持下,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深入开展信息化研发,涌现出了一大批信息化典型应用项目,充分体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拉动了信息消费,对扩大内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一、物联网智能大棚生产监测系统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
山东是农业大省,现有各类农业大棚超过200万座,仅寿光一地,就有农业大棚40万座。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到潍坊寿光开展实地调研,与寿光市政府领导、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等就物联网技术研发、业务应用工作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农业大棚标准化生产监测系统、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等的推广普及。
山东通信企业通过调研,开发了“物联网智能大棚生产监测系统”,将农业大棚生产过程中植物生长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的信息实时采集,通过M2M运营支撑平台和无线网络传输,利用短信息、WEB、WAP等手段,将相关信息通知农户,让农户实时掌握这些信息,及时对大棚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整,大大提高蔬菜种植和监测的有效性和灵性。该系统于2009年在“蔬菜之乡”寿光率先开通后,国家及各级政府领导、专家相继到现场参观,给与高度评价,并荣获“工信部2009年金奖”。据初步统计,使用物联网智能大棚生产监测系统将使农作物产量提高25-35%,节约人力成本40%左右。目前,山东移动已在潍坊、济南、淄博、青岛、聊城等地共建设完成智能农业大棚800余座,已达成建设合作意向规模达10000余座。
二、公交视频监控项目大幅提升公交信息化水平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积极引导、协调基础电信业务运营企业为社会提供物联网产品,指导通信企业与济南公交公司通力合作,研发了车辆调度系统。该系统由车载终端、数据传输网络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由联通、移动和电信三家企业合作完成,电信公司主要负责监控中心的建设、数据传输网络和3G实时监控主要有联通公司提供,移动公司提供了车辆定位服务。
济南公交公司实施该项目后,有效加强了车辆管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车上偷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治理。据济南公安局统计,系统启用后,济南市公交车内扒窃案件率下降了30%。项目在全省迅速推开,截至目前,已有1万余辆公交车纳入信息化管理。该系统自建成运行以来,受到了部、省、市及公交行业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了济南公交3G视频监控系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助力山东矿山安全生产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煤矿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山东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工矿企业合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将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当代先进技术与矿山信息化相结合,研发了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推动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将传感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与矿山现有信息化系统紧密融合,集成矿井井下通信、人员定位、数据异常告警、安全隐患监控等主要功能模块,实现了用手机等无线终端实时掌握煤矿企业“产、运、销”等环节信息,并对企业进行指挥调度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当出现瓦斯、水文、风速等监测数据超标的情况时,系统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济宁移动研发的“E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煤矿现有将人员定位、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等各个系统进行了有机集成,并实时延伸到手机终端上,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终端可以方便地进行井下人员定位和考勤,对每天的“产、运、销、安全”等各类信息随时进行“掌控”。目前“E矿山”应用已从最初的7大功能模块拓展至13大功能模块,更能满足用户对各项数据的掌握需求。据统计,通过E矿山系统的实施,可提升工作效率15%,缩短告警响应时间5-30分钟。提高了矿山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济宁市累计签约煤矿19家,已开发上线15家。
2011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专门组织在济宁市召开了现场推广会。该项目也多次被人民日报、新浪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并被评为山东省物联网重点示范工程,先后荣获国家2010年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应用奖、2011年山东省重大创新成果奖、中国移动集团公司2011年度CSR十佳实践奖和2011年科技进步及业务服务创新优秀奖,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山东电信依托3G网络全覆盖优势和移动物联网应用开发优势,开发部署了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智慧矿山”系统,集井下环境安全监测、瓦斯报警、移动办公等众多功能于“一机”,达到“一卡在手,走遍矿区”,实现了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移动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共计约3.6万名枣矿工作人员使用该系统,全面提升了全集团信息化水平,丰富了安全生产保障手段。
目前,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山东省180多座矿山得到了应用,极大提高了矿山综合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渔信E通为全省渔业生产安全筑起牢固的生命线
山东电信公司与省海洋渔业厅合作,开发了“山东省海洋渔业CDMA移动通信系统”(“渔信E通”)。通过此系统,省海洋渔业厅在指挥大厅屏幕上即可实时查看全省渔船位置、接收并处理渔船报警信息,并可实现渔港码头、海域开发、重点捕捞区的视频监管,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针对渔民长期无法解决的海上信号传输方式复杂、损耗大,传统移动网络信号在海上覆盖范围小,渔业生产没有可靠的通信手段这一难题,山东电信利用CDMA网络超远覆盖及干扰小、适合在噪杂环境内使用的特性,建设了沿海超远基站,并多次对海上信号测试优化,使CDMA网络信号覆盖达到沿海50公里以上,最远可达100公里,完全满足了近海渔业通信需求。同时,CDMA网络的GPSone定位技术也使渔民通过一部手机即可通话并实现一键报警、定位救援,解决了近海小马力渔船没法安装通信设备、通信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渔业生产安全。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近海60马力以下捕捞渔船近2万艘,累计用户(渔政执法人员、渔船、渔民)达10万多户。该系统平台自2009年建成以来,通过系统接收并成功处置险情报警20余起,成功救起渔民120多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为全省渔业生产安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线。
五、信息化综合运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山东移动以农村信息化需求为基础,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了物联网智能冷库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冷库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综合指标数据的实时采集,不仅帮助冷库用户实现智能化管理,也为当地安监部门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助手。初步统计,使用物联网冷库综合监控系统可节约总体运营成本20-30%,节电25%以上。目前已在济宁、菏泽、临沂等地建设完成智能冷库60余座。
山东联通依托宽带网、3G网络与物联网,大力推广“智慧医疗”项目,发展远程健康监测、会诊,与北京301医院合作建设了全军远程电子病历系统,与卫生部合作建设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网、社区卫生信息协同办公系统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患者可通过携带的终端监控仪器,传输采集个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专用通信协议传送至各中央监控终端,实现针对个人的远程、动态连续的健康监测,大幅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济宁市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山东电信开发的 “济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保障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的推广。
智能温室监测系统 //www.sxkrpec.com/baike/info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