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互联网+农业”3000亩基地菜进超市发表日期:2016-11-14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3403次
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正致力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农民劳动强度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大学生创造了发展机遇,吸引着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
在雷州市客路镇迈港村委会乐尾村有这样一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虽然他曾在职场上打拼过,但最终选择回农村当农民。如今,他合作社的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蔬果王子”。
瞄准“精准农业”
农产品直销全国各地
每天都得和蔬菜、水果打交道的这位大学生叫梁伟江,今年31岁,现在是雷州市绿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梁伟江坦率地告诉记者,9年前他大学毕业时,做梦也没想到,学经济专业的他从白领转身为农民,种蔬果开始创业之路。
据介绍,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梁伟江每当回乡看到家乡仍然是传统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务农的父母亲为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有各种担心时,他决定辞掉移动公司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除了这个因素外,梁伟江也表示,他也是看准了现代农业发展这个机遇,而且家乡的土地非常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才最终决定回来进行创业的。
“相比于城市安逸的工作,回乡创业辛苦很多。但是自己正值青壮年,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想去拼搏一番,同时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梁伟江说。
梁伟江表示,雷州市绿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6月由客路镇乐尾村农民吴志德组织申请成立。吴志德现在是他们合作社的老总,是名退伍军人。从成立到现在,社员从初始的9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社员主要分布在该镇迈港村委会迈港、乐尾村和车路村委会夏柳村,现在仍不断有人申请加入。种植经济作物从最初的25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000多亩,其中淮山730亩、佛手瓜350亩、其它北运菜1203亩、特色水果256亩。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该社主要推广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凤梨、莲雾等高效品种,已成为雷州市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该市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之一。
该社坚持推广良种良法,采取无公害种植,实行品牌化经营,瞄准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产品搞好“农超对接”,直销北京、郑州、广州、厦门、南昌等城市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超市,并荣获厦门东海冷藏食品公司指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称号。
探索“智慧农业”
让农户年年增收
梁伟江说,“互联网 ”教会他的是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在他看来,这种创新的、开放的模式,可以革了传统农业的“命”。
梁伟江现在认准的这条路,被他称为“农业 ”。“‘农业 ’可以无限延伸、包罗万象。可以加的东西很多,比如新型设施农业、物联网、休闲观光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培训,还有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器和农业众创空间等。”梁伟江说。
如今,他的这些想法将会在那3000亩土地上变成现实。市场需要绿色无公害产品,因而“绿富”准备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制度及产品检验室,通过扫二维码能实时视频监控观察作物生长,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把好质量关。“我们还会建立产品检验室,聘请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的自我检验,质量检验过关才能出售。”梁伟江如是说。
“不放心,还可以亲自来体验”,梁伟江说。“绿富”已在筹备建立有机食品体验室,基地这里还可以让参观基地的客人亲自下到地里体验浇灌有机肥料。把农作物种植过程透明化,从而建立起“无公害菜篮子基地,种出绿色健康食品”的口碑,树立起“绿富”诚信的市场形象。
梁伟江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合作社定期会请来资深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当地农户请教种植技术,同时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比种地更让农户头疼的是销路。”梁伟江承诺,大棚、农机设施、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全都由他们合作社负责,农户以土地使用和人力来入股,最终利润再与农户一起分。目前,有1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平均每户每年都增收。
组队“回流”务农
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
梁伟江每天早早都会出现在田间,有时卷起裤脚跟着农民一起干活。据说,在梁伟江刚开始筹建智能化大棚时,他几乎每天和工人摸爬滚打。不过,在梁伟江看来,这样的辛苦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从小就跟着务农的父母亲下田种植农作物,也试过农田失收时挨过饿。
“农村特别需要年轻人,仅凭个体的力量是很难改变农村面貌的。”梁伟江说,现在,他已在农村扎下根来。据悉,3年前,梁伟江不仅自己回乡创业,而且还叫上其他朋友组队“回流”。整个创业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比如,梁伟江负责营销这方面,开拓互联网销售,有的则负责严格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正在探索“智慧农业”的“绿富人”,也在召唤更多年轻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