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如何让一向很”土“的农业”洋气“起来?
发表日期:2016-03-15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2843次
据了解,“一向看起来很“土”的农业,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电商”、“网购”等一系列新生事物而变得“洋气”起来。
拥有一台电脑,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看到农作物生长的画面。田里小麦收割、墒情、天气、病虫害等信息,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了如指掌;下个订单,快递公司就能收货上门……可以说,“互联网+农业”已经进入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美好!
在“风光”表像的背后,“土”与“洋”的结合是否顺畅?互联网与农户果真是“加”得风生水起?记者在农业发达的江苏省江阴市看到,农户尝到的“互联网+”的甜头,也尝到了高科技的烦恼。
“互联网+农业”,这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模式,正在给这里的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操作员小武跟记者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联业农场就“时髦”地用上了“大田物联网”设备。近30个监控头,犹如“千里眼”,细腻地捕捉着田间的千变万化。无论给小麦灌溉、除草,还是施肥,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化控制。
不过,农业物联网投入成本总体偏高,而部门设施的使用率并不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传感器、电缆等,成本高,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
农户们与物联网的“磨合”还在继续,比如,在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上,也存在技术难题。江阴联业农场业务经理蔡济华对记者透露,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个体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对互联网的使用,又增加了阻碍。
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它的魅力和的价值,确实能为农民找到致富增收的新空间。为了走出眼前这些困境,江阴市农林部门除了定期举办培训班,还推出了不少扶持政策。
当前,农民主动使用物联网技术、商业化模式投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氛围尚未形成。所以,专家认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互联网+农业”才能富有持久的生命力。